第二百五十四章 釜底抽薪 (第2/2页)
“回太子殿下,没有,那个人没跑。他被我们活捉了。”一边的周怡连忙说道:“现在他就在外面。我们是真的悔过,绝对不会和他们同流合污。或许我们贪婪了一些,贪污了一些钱财,但是绝对不会背叛大明。我们的良心虽然所剩不多了,但是对大明的忠心还是在。”
一边的韩泰连忙点头,诅咒发誓般说道:“我们对大明忠心耿耿,还请太子殿下明鉴。”
朱厚照看了一眼身侧的杨莲,然后开口说道:“把那个人带下去审问一下,看看能不能问出点什么东西。如果问的出来,那就带着人去抓人。”
“是,太子殿下,奴婢就去办。”说完这句话之后。杨莲转身大步的走了出去。
朱厚照坐在椅子上。伸手端起了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却没有让这两个人站起来的意思。显然他对这两个人对自己隐瞒这件事情表现出了不满。
不过朱厚照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只是不知道究竟是谁。
因为奇异斋的陈老三早就把这个人撂了。如果不是找不到人,朱厚照早就派人过去一锅端了。
韩泰两人的说法,朱厚照也知道,因为他知道这两个人一直在瞒着自己。原本自己想着出事的时候把他们一起弄死,没想到他们自己跑出来了。
看了一眼身边刘瑾,朱厚照慢声的问道:“他们的家财都交上来了?”
“回太子殿下,全部都交上来了。奴婢已经去查过了,他们除了在老家还有一些田地之外,其他的都没有了,店铺地契全部都交上了。”
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看着两个人说道:“还不错。
行了,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回去好好办差吧!至于最后怎么处理你们,本宫会上报给父皇,想来能有一个结果。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结果,那就看你们怎么努力立功。”
按照他们的罪名失职加上贪腐,如果在太祖的时候,砍脑袋是妥妥的了。
可是在自己父皇那里,估计会判一个充军,不会砍头的。如果还在后续的事情中有立下了功劳,那么很可能还会从轻处罚,不过还要看他们自己。
朱厚照这么说,就等于放了他们一条生路。
韩泰两人连忙跪地磕头,口中称颂着朱厚照。
朱厚照却面无表情的摆了摆手,示意两个人退下。
韩泰两人也不敢多言,直接就转身离开了。
等到两个人离开之后,朱厚照猛地将手中的茶杯扔了出去。
朱厚照不是生韩泰两人的气,而是发泄压抑在心里的愤怒。
因为朱厚照知道韩泰两人不是特例,也不是说自己杀了这两个人就完事了,而是大明朝的官场都这样。
浙江一省的两个大员,全部都沦陷在这里面了。甚至原本的浙江巡抚也是如此,新上任的张宪只是还没来得及。
张宪明知道这里有问题却没有上奏折,这说明什么?他自己说他不反对,但是在朱厚照看来,张宪就是在准备同流合污。
只不过双方的条件还没有谈,一旦条件合适,张宪就会立刻投入这些人的怀抱。
这就是大明朝的官场,这就是大明朝的高官。一个浙江如此,那大明朝的其他官员呢?
会比他们好吗?
在朱厚照看来不会,肯定只会比这更差;即便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没有一个官员经得住调查,只要去查,全有问题。
这种现实让朱厚照有一种无力感,这也是他愤怒的来源。
至于那个先生,朱厚照一猜就能猜到是哪里的人。他能够把丝绸的运走,说白了他就是个走私商人,而且还敢刺杀自己。
这种人要说和江西那边没关系,打死朱厚照都不相信。
否则他的粮食从哪里来?
可以说现在整个江南几个省份,情况估计都差不多。
可能原本情况还没有这么糟糕,可朱厚照在扬州和盐场的清洗行动终究还是留下了一些手尾。
当初朱厚照并没有去抓他们所有人,并没有一查到底,结果现在江南大乱。
这些人显然没有悔改,在没有贩卖食盐的买卖之后,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别的地方。
其中一部分就跑到浙江来弄田了,然后出海走私;其中激进的那些人可能就和江西那边勾结上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爆发出来的威力和破坏力显然大得多。
按住了手中的刀,朱厚照的目光明灭不定。
他现在已经不想在这里再浪费时间,原本还以为能再拖一些年,等着宁王造反。可是现在看来已经不能拖。
宁王的实力发展非常快,壮大的也很厉害。
倒不是说自己没对宁王怎么样,即便让他再发展一些年,朱厚照也不害怕他。
只是朱厚照已经不能再让宁王在将来这么搅和,如果真的这么搅和下去,到时候整个江南就不能要了,自己只能派大兵到江南来洗地。
这么好的地方彻底洗一遍,对自己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
那就一次将宁王逼反,利用这一次的机会,让他彻彻底底的去死。
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刘瑾,朱厚照开口说道:“拿笔墨纸砚来,给本宫研墨,本宫要写信。”
“是,太子殿下,奴婢这就去。”刘瑾不敢怠慢,连忙答应道。
很快东西就拿了过来。
这第一封信朱厚照自然是写给自己老爹的。
在信里面,朱厚照没有丝毫的隐瞒,将这边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原原本本的都告诉了老爹,然后也写上了自己的猜测,同时告诉老爹自己准备的办法。
除此之外,剩下的信是写给自己的心腹大臣的,让他们配合自己这一次行动。
至于朱厚照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给宁王换一个封地。
大明不是已经收复了大宁吗?那里不就是你宁王的封地吗?
现在还给你,你是去呢,还是去呢?
这是朱厚照的釜底抽薪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