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空有其表 (第2/2页)
这些社会和经济问题都在70年代相继出现,要是没有及时得到石油外汇的化解,苏联恐怕撑不到里根政府的最后一击。
苏联的好运也逐渐走到尽头。1982年11月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去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从1983年起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开始下降,使这个得天独厚的能源大国出现能源供应紧张的现象。基本原因是苏联工业不太考虑成本,习惯性地大量耗费能源,西方学者称为“富裕中的危机”(C
isisamidPle
ty)。
先后继承勃列日涅夫的两位苏共领导人安德罗波夫(Yu
iA
d
opov)和契尔年科(Ko
sta
ti
Che
e
ko)分别在1984年2月及1985年3月去世,最后54岁的戈尔巴乔夫(MihailSe
geevichGo
bachev)继承了这个危机重重的大帝国,企图扭转乾坤,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
苏联经济病入膏肓,可以从与东欧国家关系的转变看出一点端倪。苏联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支持众人皆知,但很少人知道80年代中期,东欧国家反过来支持苏联。
根据哈佛大学苏联研究学者施特恩塔尔(Susa
eSte
thal)进行的研究,在80年代中期苏联反欠华约国家不少债务,原因是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以长期贷款的方式共同开发能源项目,才能保证维持提供能源和矿产输出。
1984年苏联接受东欧兄弟国的贷款,以补贴开发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和铁矿,苏联则每年以能源和矿产原材料抵偿债务。
波兰驻日本大使鲁拉日(Ru
a
z)在1985年投奔西方后向《华尔街日报》披露:波兰虽然欠西方280亿美元,欠苏联50亿美元,但却不得已给苏联100亿美元贷款,作为建设输气管道进入华沙和建设煤气工厂的投资,苏联资金短缺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苏联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国际能源价格自80年代初的高峰回落,能源收入向来占苏联总收入60%以上,它的减少使苏联从西方赚取的外汇大减。
苏联一向以低于市场价售卖能源给东欧,为了更多从西方赚外汇,苏联因此削减输往东欧国家的能源配额,从1981到1984年,输出东欧能源从190亿美元减至100亿美元左右。
为了继续购买西方的工业器材和粮食,苏联只好向西方借债,东欧国家在这期间也欠下西方不少债务,资料显示在1985年东欧国家欠西方共590亿美元。
总的来说,苏联所承受按时还债的压力很大,引述戈尔巴乔夫顾问沙赫纳扎罗(Geo
giShakh
aza
ov)的话,“为了挤出还债的钱,不惜让人民勒紧裤带,一切可以外销的东西,如石油、棉花、汽车等都得输出国外,但到了1985年,连这些方法都用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