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我全都要 (第1/2页)
时光如梭,转眼吕布长到了八岁,身材魁梧雄壮,个头已经与焦父相差无几。
换算为后世的身高和体型,大概就和鹅城师爷马邦德那个八岁的儿子差不多。
焦庄所有村民都震惊的看着吕布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一点点变得这么大,从一开始的惊奇,到后来的见怪不怪。
这几年间,吕布感觉到绝世武力正在一点点的加载到自己这具不算幼小的身体上,双臂已有千斤之力,刀枪剑戟无所不会,弓箭在手,例无虚发。
于是,在别的八岁小孩还流着鼻涕到处遛鸟的时候,他已经可以扛着钢叉下海打渔,上山打猎,甚至还独自一人打退了一群盗贼的袭击。
这让他名声大噪,身边常常围绕着一群年轻人,俨然成了周围十里八乡的孩子王。
这几年间,焦家村“神童阿布”之名,也早已传遍四里八乡,人尽皆知。
此时已是光和六年(183年),那场席卷天下的百万黄巾起义,正在酝酿之中。
不过,焦庄地处淮南,距中原较远,即使黄巾乱世,也祸乱不到这里。
唯一需要担忧的是盗匪横行。
因为焦父依旧在庐江府里做小吏。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就会死于任上,卒于剿匪途中。
为了挽留父亲的命运,也为了打出自己的名声,拥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八岁的吕布(焦仲卿)单枪匹马,把方圆百里内,盘踞在治父山、牛王寨、岱鳌山、二鼓峰、东顾山、黄山寨等处的山匪强盗全部横扫了一遍,并将三千多匪徒整合在一起,以东顾山为大本营,自己当上了山大王。
而后,吕布命人将东顾山打造成了一个气派无比的山寨,派人将居住在舒县城郊的蔡邕给请了过来,让他教众山贼读书识字。
如果不是有把刀架在女儿的脖颈上,蔡邕打死都不会来这个地方。
他认为自己去教一群山匪读书识字特别掉价,传出去之后会令世人耻笑一辈子。
但来到山寨之后,蔡邕震惊了。
只见十里方圆的山寨宛如巧夺天工,气派万千的坐落在东顾山下的平地上。
山寨门口竖起了一根高高的旗杆,上挂一面杏黄大旗,旗子正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义薄云天”;背面也写着四个大字“保境安民”,
再看山寨周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与碧池相间、桑竹与山寨辉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种作的农夫,打渔的渔夫,砍柴的樵夫,往来不绝,怡然自得。
每个人脸上都露出满足的笑容。
蔡大儒愕然看着眼前的景象,久久无语。
这是土匪窝?
如果这里是土匪窝,那大汉最安宁祥和的府城岂不是连土匪窝都不如!
这场面着实把蔡大儒给雷得不轻,怀疑自己来到了某个繁华的村落,而不是庐江人闻之色变的土匪窝。
看着被治理的井井有条的山寨,蔡邕对这个山寨的寨主产生了浓烈兴趣,不由得想要立即见到这个叫做阿布的土匪头子,看看此人究竟有何德何能,能把一个几千人的土匪窝打理的如此井井有条,遵纪守法。
可当他来到山寨内,见到这位传说中荡平了周边所有山匪的寨主阿布时,不由得一愣。
没想到对方面嫩的像个孩子。
块头虽大,看上去最多十七八岁。
甚至有可能只有十六岁。
蔡邕一瞬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现在十几岁的孩子,都这么能干了吗?这让他这个五十岁的老头子情何以堪啊?
“陈留蔡邕,见过小寨主。”
吕布光着膀子,手里提着一个八百斤重的石锁,正左手倒右手,一边锻炼臂力,一边彰显武力,以达到威慑三千部众唯命是从的目的,闻言随手将石锁一丢,便推金山倒玉柱,拜见大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